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自在生活的知识库,专栏内容包含但不限于:能量管理、内观修行、灵感源泉、分布式生活实践技巧。
Vol.06 人生最高的安全感,来自你敢于想象自己的下限

如果现在有20000块,你会用来干嘛?
买一个种草很久的包?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?还是转进理财账户,每天涨跌个一两块钱?
坦白讲,作为一个J人,这几个选项我都考虑过,在计划中这笔钱必须“花得值”,最好还能给人一种“活得不错”的微妙感叹。
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这笔钱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用法:
买下大半年的、堂而皇之的的自由。

Chapter 01:努力过头是一种病,到底是想赢给谁看啊!
从小到大,我都是个蛮要强的小孩。
工作学习也好,业余爱好也罢,总想着要做出点样子才行。
从小学到高中,考试要去争第一名,上大学后就琢磨着,怎么靠临时抱佛脚也能拿个不错的绩点;
团队能力不达标就下场搞执行,卷个工作流出来;
出解决方案、做策略分析必须是对标商业交付级别,主打一个市面无此竞品;
被老板Argue要不露神色,加班加到颈椎罢工也要安慰自己“这只是修炼的一部分”;
深夜的emo独自咀嚼,但朋友圈必须维系一个“在进步、在学习、在热爱生活”的形象;
这种状态怎么形容呢?就好像跑轮上的仓鼠,只要稍加松懈,就会被甩飞出这个巨大的评分体系。

其实自疫情以后,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聊到过类似的感受:
我们努力工作、赢得认可,攒钱理财、买好东西,安排Todo-list、在打勾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……看起来是在掌控人生,但又好像在被某种无形的标准牵着鼻子走。
只有每天晚上关闭手机、卸下所有人设的睡前半小时,才是24小时里唯一能诚实面对自己的时刻:睡意让大脑的褶皱舒展开来,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:“你到底在跟谁比呢?”

Chapter 02:在沙滩上算账,这画面还挺哲学
故事的转折点特别平淡。
那天团队项目推进出了问题,老板拍着桌子大发雷霆,我拉着核心成员复盘,聊着聊着他甩下一句:“您自己决策就好,不用问我们的意见。”语气敷衍,态度回避,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。
我心里憋着火,但也懒得吵,独自跑到海边散步。
手机只剩3%电,充电宝也没带,不断弹出的工作群99+像在提醒我:
“明天还得继续战斗。”
盘腿坐在沙滩上,我开始用备忘录算账:
“如果什么都不干,只维持最基础的生活,一个月要花多少钱?”
房租1500,吃饭1500,水电网100,话费100……
还好心留了300块给“社交”,虽然当时烦的谁也不想见。

最后算下来差不多3500块。
我看着这个数字,突然笑了:原来买一个包的钱,就够我什么也不干地生活半年——如果住在家里自己做饭,还能再多活几个月。
一想到大半年不用汇报、应酬、擦屁股、看脸色……光是这个想象,就让我整个人松了下来。好像人生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多了一个逃生通道:原来最差的情况,也不过是生活的简单一点。

Chapter 03:自由很贵,这边建议购买西北风VIP套餐
当天晚上我和好友分享这个发现:“你知道吗?你买个包的钱够我躺半年!”
她一如既往的怼我:“半年?你打算躺在家里喝西北风?”
我回:“建议喝东南风,比较养生。”
最后我俩去吃了一顿客单价150元的海底捞,价值6天房租。
两人一边涮着毛肚,一边漫无边际地讨论:
“你说自由和尊严,哪一个更重要呢?”
“你说咱俩能不能众筹过日子?今年你上班养我,明年我上班养你”
期间好友的话点醒了我: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?
是被困在不喜欢的生活里,却连想象离开的勇气都没有。

从那天起,我没有真去当什么“隐士”,也没变成彻底躺平的人。
我只是给自己多留了一笔钱,像一张随时能撤退的人生车票。
这笔钱给我的,不是彻底买断自由的资本,而是一种有限但充足的安全感。
我开始敢于争取原来不敢想的机会,也敢于从不喜欢的生活中及时抽身。
因为我知道:最坏的情况,无非是退回那个两千块就能活一个月的系统版本。
说到底,安全感不是存够多少钱,而是你知道:“无论如何,咱都有办法重建生活的秩序”。

Chapter 04:体面是装出来的,日子是过出来的
慢慢地,我看东西的眼光变了。
那些以前非要拥有的物品、标签、认同、身份,变得有点好笑。
不是我不喜欢漂亮的东西了,而是更加在意:
“这个东西,真是我想要的吗?还是我想用TA证明自己过的不错?”
我也不是不努力了,相反心力所到之处更加纯粹了,只是我不再为了证明什么而拼命。
我学会给生活留白,学会承认人就是会有被欲望裹挟的时刻,学会和内心的不安共处。
我知道自己还会焦虑、比较、羡慕,但心里多了个小而笃定的声音:
“没关系啊,最坏的情况,你也能好好活。”

现在我觉得,人生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敢于想象自己的下限,并且接受它。
当你想清楚了:
“大不了我就住便宜的出租屋、半年不买衣服、自己做营养便当、早睡早起走路上下班。”
你就发现,那些虚张声势的未知,好像也没那么吓人了。
真正的秩序,不是拼命掌控一切,而是能在风暴中心安顿好自己的心。就像大海有涨潮就有退潮,即使潮水退开很远很远,大海依旧是大海。你得先允许自己收缩,才有力气进行下一轮的扩张。

Chapter 05: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
前几天在大小洞天爬山,路过了一棵巨大的龙血树,旁边的石碑写着:不材之木。这让我想到庄子与惠子的对话:
惠子曰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。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今子之言,大而无用,众所同去也。”
庄子曰:“子独不见狸狌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;东西跳梁,不辟高下;中于机辟,死于罔罟。今夫牛,其大若垂天之云。此能为大矣,而不能执鼠。今子有大树,患其无用,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莫之野,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。不夭斤斧,物无害者,无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!”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,臭椿这种树,根系庞大而臃肿,枝条又弯弯曲曲的不合规矩,路过的木匠都看不上它,乍一看好像一无是处。但对于臭椿自身而言,正因外人眼里的无用,它才得以存活百年,这难道不是最大的“用”吗?
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
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人生这条“漫无目的闲逛的路“会通向哪里。我只知道,只有当你不再执着于奔向那条模糊的地平线时,才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此刻的天空,才能感受每一口食物真实的温度。
如果你也厌倦了走在别人的地图上,只想把握自己的航向,或许我们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相视一笑:谁也不急着赶路,就坐着聊聊天,交换一些关于西北风的情报也很好。
写在最后:一点真心的小广告
如果你读到这里,也想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或者说你想换个视角观察自己的人生际遇——
其实你可以来找我聊聊。
我擅长把传统命理术数和现代认知科学相结合,帮助人们和内心深处的自己建立连接,目前已经收到了很多正面反馈,我有信心持续做下去。
我不会直接告诉你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而是帮你理解自己的出厂配置,识别天赋所在,慢慢拆开那些埋在心底的问号:
为什么总是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?
为什么明知道不合适,却还是放不下那段感情?
为什么心里老是没底,好像退一步就会失去所有?
为什么明明想要自由,却又怕得要命?
有时候,命理不是为了预知未来,而是为了看清现在。
如果你也想试一试,就给我留言吧。

Vol.05 不止关税,中美博弈升级普通人该如何应对?
2025年4月2日,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所谓"对等关税",税率高达125%,远超此前对全球征收的10%基准关税。中国政府于4月4日宣布反制措施,包......
Vol.04 Deepseek算命靠谱吗?科学搞玄大揭秘(附精准提问模板)
自Deepseek R1推出后,小红书上各种玄学指令爆火,有算前世今生的,有算感情运势的,还有算怎么逆天改命,结果被AI判定40岁破产瞬间破防的……用得......
Vol.03 乙巳年开挂指南 - 柔进主义,宜稳中求进
木火通明之年,危险的并非挑战本身,而是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的思维惯性。
1.1 乙巳流年的自然意象天干乙木:属阴木,主......
新年特刊:人居住在自己的长期决策里
嗨朋友们!见字如面🌞
年度总结虽迟但到,总算赶在乙巳新年前把这期发出来了!受到@少楠 启发,我也准备了Give Me Five 形式的年度问答,感兴趣的朋......
Vol.02 重塑信息流:书籍+RSS+播客订阅方案
信息的呈现包括文本、图像、数据、声音、温度、体积、颜色、味道等形式,我们每天都在生产、加工、贮存、传播海量的信息,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认知、态度和行为。
一、人是如何被信息所......Vol.01 低能量自救指南:浅谈心力、脑力、体力作用机制
日常生活中,面对不同的任务场景,我们的身体会调用不同的「能量」去应对。是单力作用还是全局统筹,取决于任务情景的复杂程度;而能量的阈值上限、调用后的损耗与恢复速度,则是由我们的先......